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百科 > 又有大幾千朝鮮兵冒出來,前線傷亡嚇不退平壤,俄朝在密謀大事? 正文
時間:2025-05-13 04:54:46 來源:網絡整理 編輯:百科
朝鮮再度增兵了?這是前線損失慘重的補充,還是俄羅斯在呼叫支援?近日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執政黨國民力量議員庾龍源稱,3500多名朝鮮軍人正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接受適應性訓練,朝鮮有可能第三次派兵援俄。【庾龍源
朝鮮再度增兵了?這是大千大事前線損失慘重的補充,還是朝鮮出前俄羅斯在呼叫支援?
近日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執政黨國民力量議員庾龍源稱,兵冒不退3500多名朝鮮軍人正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接受適應性訓練,線傷朝鮮有可能第三次派兵援俄。亡嚇
【庾龍源公開與所謂的朝軍俘虜麵談】
說是第三次,是俄朝因為在今年2月,韓國情報部門曾表示朝鮮往俄羅斯境內增派了1100-1500名士兵。密謀並稱這是大千大事自去年10月朝鮮派兵幹涉俄烏衝突以來,第一次派遣額外的朝鮮出前增援部隊進入俄羅斯。
如果將這次增援視為朝鮮第二次派兵增援,兵冒不退那麽韓國議員再度曝光3500名士兵在俄境內展開訓練,線傷是亡嚇不是能稱之為第三次增兵?
當然,如果考慮到俄烏衝突規模,平壤以及首批入俄參戰的俄朝朝鮮軍隊規模高達1萬人,那麽韓國方麵先後提到的1000多人和3500人大概率是同一份增援命令下,分批進入俄羅斯的部隊。
兩支部隊同為朝鮮第一批增援部隊,而這也意味著朝鮮很可能有意擴大派兵規模,將參戰兵力從目前的1萬提高到2萬甚至更高。
【韓聯社報道朝鮮派遣援軍】
此前烏克蘭情報總局曾發布戰報,聲稱截至2月底,參戰的1萬多朝鮮部隊已經承受了超過4000人的傷亡。其中陣亡人數在400人左右,另有3600多名傷員,與朝鮮增派的部隊人數大致相當。
這樣的信息讓不少西方國家,尤其是韓國堅信,朝鮮這一輪增兵主要是為了補充傷亡造成的兵力缺口。
不過根據開源情報對俄軍傷員受傷情況的統計,得益於控製戰場的優勢,以及比烏軍更優渥的醫療條件,俄軍這邊的傷員絕大多數都是輕傷員,不少人休息兩三個月就能恢複戰鬥力,受傷多次還重返前線的士兵數量也很多。
【疑似入俄參戰的朝鮮士兵】
考慮到從去年10月算起,朝鮮軍隊現在也已經參戰小半年了。除非他們有受傷了就必須回國的要求,否則這3600多名傷員不可能全部喪失戰鬥力,以至於需要從本土調兵填補空缺。
就算前線存在4000人的兵力缺口,但目前曝光的第二批增援部隊的總規模加在一起也快5000人了。所以不管朝鮮是不是有意增兵,客觀層麵上前線朝軍的規模就是在穩步增長,且這種增長一定是俄朝兩國的共識。
因為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古至今後勤都是一場戰爭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環。朝鮮軍隊能介入俄烏衝突的一大前提,就是俄軍有足夠多的後勤資源維持這上萬規模部隊的開銷。
哪怕朝軍隻是待在後方不參戰,該有的開銷也還是不會少,人吃馬嚼可都是錢。別的不說,人受傷了拉回後方俄羅斯總得掏錢治病吧,這也是開銷的一部分,同樣會擠占俄軍的後勤資源。
【烏軍無人機在前線拍到的朝鮮士兵】
因此就算朝鮮有意擴大參戰規模,這個想法也得經過俄羅斯的同意。不然平壤這邊前腳派了幾千張嘴入境,後腳俄羅斯那邊的後勤體係可能就供不過來了。不止朝軍,連帶俄軍都得挨餓。
所以朝鮮增派部隊參戰,必然是得到了俄羅斯的許可。而這也引申出了兩種可能性,一個是朝鮮看到前線戰局進展順利主動提出派遣更多參戰部隊,換取俄羅斯更多資源技術支持的同時,也有通過輪戰提高多支部隊戰鬥力的用意。
另一個是,俄羅斯對參戰兵力有額外的需求,主動詢問朝鮮能不能多派兵參戰以分攤前線俄軍的壓力。
在美俄兩國即將就俄烏衝突召開普特會的今天,這兩種可能性也分別代表了未來俄烏衝突的兩條發展路線。
【普京和特朗普即將展開會麵】
前者意味著俄軍沒有組織大規模進攻行動的想法,更願意鞏固現有戰線。進一步表明莫斯科的談判底線是以現有戰線為停火線,除了繼續奪控個別據點和交通線以外,重點放在完全消化現有的控製區。
如果是克裏姆林宮主動請求平壤增兵,那就說明俄軍正在準備一場大規模的進攻行動。請求增兵要麽是為了增加俄軍手上的可用兵力,要麽是填俄軍調走後的防線空缺。
顯而易見,在特朗普已經切斷對烏援助的今天,烏軍幾乎不可能阻止俄軍的大規模進攻行動。莫斯科將憑借這場攻勢占領大片烏克蘭領土,而這也將讓他們在之後的美俄談判中掌握更多的籌碼。
【澤連斯基和特朗普爆發爭吵】
當然不管是哪一種可能性,對於今天的烏克蘭來說都不是一個好消息。畢竟哪怕俄軍不進攻,以特朗普對待俄烏衝突的態度,烏克蘭被迫割地也隻是時間問題。如果克裏姆林宮打算在最後關頭放手一搏的話,烏克蘭的損失隻會更大。
朝鮮將借此機會收獲大量回報。軍事上,上萬參戰部隊積累了現代戰爭的經驗。政治上,和俄羅斯結成了“過命的關係”,以後隻要這個關係能維持,那麽朝鮮在至關重要的能源供應和先進技術合作的問題上,就能長期依靠俄羅斯這座大山。
聲明:取材網絡、謹慎鑒別CBA邀請楊鳴和他出麵,為何沒有杜鋒?2025-05-13 04:47
當糖尿病“盯”上年輕人2025-05-13 04:17
蝌學問答2025-05-13 04:07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打贏“無核”之戰2025-05-13 03:59
【產業互聯網周報】阿裏通義再失大將:鄢誌傑、薄列峰三個月內相繼離職;歐盟對TikTok處以5.3億歐元罰款;英偉達:中國特供版GPU將6月上市2025-05-13 03:49
科技資訊|新研究成功構建內壁性質可調人工跨膜通道等2025-05-13 03:33
申昆玲:中西醫攜手促進中國兒科事業發展2025-05-13 03:08
第四屆“梨花杯”全國青少年戲曲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教師展示項目和論文入選名單公布2025-05-13 03:07
材料公司Arda獲525萬美元融資,將啤酒副產品轉化為皮革替代品2025-05-13 02:55
大健康之培養理念2025-05-13 02:54
三伏天最該忌口!多吃這“2黃1白”,祛濕排毒,脾胃越來越舒服2025-05-13 04:27
孩子腹痛莫輕視,當心急性闌尾炎2025-05-13 03:51
活動預告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好色先生视频需要知道?——腦科學前沿科技科普化係列活動預告(五)2025-05-13 03:43
感染呼吸道疾病 這樣“吃”出免疫力2025-05-13 03:31
舍得酒業:5月6日融資買入2953.37萬元,融資融券餘額16.37億元2025-05-13 03:23
這種黑色的水果很流行,到底能吃嗎?2025-05-13 03:12
國家科技傳播中心講壇|播出預告:沈陽——從AI哲學到AI應用2025-05-13 02:50
世界氣象日|都說農業是“看天吃飯”,氣象到底會對農業產生什麽影響?2025-05-13 02:43
上海虹橋站有乘客阻擋高鐵關門?官方回應2025-05-13 02:30
AI科幻大片丨珍AI地球2025-05-13 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