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百科 > 醫生告誡:最易升高膽固醇的,不是吃蛋黃!而是無意中常吃這4物 正文
時間:2025-05-13 06:36:23 來源:網絡整理 編輯:百科
一聽說膽固醇高,很多人就先把鍋甩給蛋黃,好像一口蛋黃下肚,血管就堵上了似的。但這事說實話,真是被誤會太久了。蛋黃裏雖然有膽固醇,但其實它含有豐富的磷脂,還有卵磷脂這種能幫著乳化脂肪、清理血脂的成分,吃
一聽說膽固醇高,醫生意中很多人就先把鍋甩給蛋黃,告誡好像一口蛋黃下肚,最易血管就堵上了似的升高。
但這事說實話,膽固蛋黃真是醇的常吃被誤會太久了。
蛋黃裏雖然有膽固醇,但其實它含有豐富的而無磷脂,還有卵磷脂這種能幫著乳化脂肪、醫生意中清理血脂的告誡成分,吃得適量根本不容易引起血脂飆升。最易
反倒是升高有些日常吃得不經意、從來沒人提防的膽固蛋黃東西,才是醇的常吃真正拉高膽固醇的大boss,關鍵是不吃大部分人壓根沒意識到這些“幕後黑手”。
有個醫生說過一句很紮心的話:“高膽固醇的人裏,少有天天吃蛋黃的,但基本都逃不過這幾樣‘家常殺手’。”
有一項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的數據調查顯示,在245名膽固醇偏高的中老年患者中,有接近六成每天攝入的總脂肪量並不算誇張,但其中反式脂肪酸和隱藏飽和脂肪的占比偏高。
而這些問題不是靠少吃肉、戒蛋黃能解決的,是日常一些看似健康的小零嘴、小調味品在“背後捅刀”。
最讓人沒想到的,就是咖啡伴侶粉。
很多上班族、夜貓子、老人都習慣喝速溶咖啡、三合一咖啡,或者泡茶的時候往裏兌點咖啡伴侶提香提滑。
問題是,這種粉裏頭的“植脂末”不是植物來的脂肪,而是人工氫化的脂肪酸,也就是反式脂肪酸的老窩。
這種脂肪一旦進入體內,特別容易讓低密度膽固醇(LDL)升高、同時把高密度膽固醇(HDL)壓下去,這兩個指標一升一降,血管立馬壓力大增。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公開文件裏就明確指出,反式脂肪酸攝入每增加2%,心血管疾病風險就升高23%,這個比例比飽和脂肪還猛得多。
而市麵上一些廉價速溶咖啡裏,一小包的反式脂肪酸可能就占了每日建議攝入上限的四分之一。
最要命的是,這種粉常常不被當“食物”算,很多人以為一小勺沒事,結果一天喝三四杯,反而比吃一塊五花肉還猛。
還有一個特別容易被忽視的,就是蛋糕和麵包店的烘焙製品,尤其是那種外表酥脆、奶香濃鬱的蛋撻、奶油泡芙、小餅幹。
這些甜品裏頭用的油,很多並不是黃油,而是“植物起酥油”或者“人造奶油”,成本低、口感好,但脂肪結構極不友好。
它們大多經過氫化處理,含有高比例的反式脂肪酸,不光影響膽固醇,還能刺激血管內皮發炎,促進斑塊生成。
之前上海有家醫院做了個實驗,對比了不吃烘焙食品和每周吃3次以上甜點的兩組中年人,發現後者的總膽固醇平均值比前者高出17%,其中LDL高出近20%。
而且這些人並沒有吃很多紅肉或內髒,飲食看上去挺清淡,但就是被這類小零食“坑慘了”。
更諷刺的是,有些人為了“控油”,主食少吃了,結果餓得快,拿小蛋糕當加餐,越吃越不對勁。
第三個藏得更深的,是某些號稱“健康零食”的堅果混合包。
是的,堅果本身沒錯,核桃、杏仁、腰果含不飽和脂肪酸、對血管有好處。但問題出在加工方式上。
很多市麵上的“每日堅果”其實不是原味的,而是烘烤甚至油炸過的,還有加糖、加鹽、加香精的,甚至還會加點植脂末調味。
這類加工堅果脂肪含量高、熱量集中,而且常常一小包就200大卡,吃兩三包就相當於吃了一份油炸食物。
而且很多人習慣把這類零食當成“健康小補”,看劇、加班時嘴巴沒停過,不知不覺一天就吃了遠超推薦的脂肪量。
中國營養學會曾給出一個建議,堅果每天控製在一小把、約25克為宜,但市麵上大多數堅果包都在35克以上,還不算添加的糖和鹽。
有人做過對比測算:吃一包調味堅果,升膽固醇的潛力比吃兩個蛋黃還強三倍。
最後一個更隱蔽,那就是各種湯底濃鬱的火鍋、湯粉、螺螄粉、拉麵裏的湯頭。
很多人覺得隻吃麵、隻喝湯,沒吃什麽肉,應該沒事。可問題就在湯裏。
那種濃湯往往是高溫熬煮了大量動物骨頭、豬油、牛油、雞油,還有的加了起酥油和香精粉末來“提鮮”,這些調料包和底料含有高密度的飽和脂肪,很多並未標示清楚。
尤其是火鍋底料,是加鹽、加油、加辣的三重“猛料”,吃進去一肚子熱量還不自知。
重慶一份火鍋底料的成分表裏,飽和脂肪酸含量占到了總脂肪的70%以上,一頓火鍋下來,哪怕不吃肉,隻涮青菜蘸油碟,也能讓膽固醇當場起飛。
有研究發現,重口味火鍋攝入後,6小時內血脂水平會顯著上升,尤其是在肝功能偏弱、代謝能力下降的中老年人身上表現得更明顯。
這些食物都有個共同點,就是“藏得深、不當回事”。
大家戒得了蛋黃,能戒得了牛肉,甚至連豬蹄都戒了,可就是忽略了這些不起眼的小零食、小調味、小湯頭。
更糟糕的是,它們不像油膩的食物那樣吃完立馬膩,是那種“吃著不膩但很猛”的類型。
長期吃下來,血液裏堆著的壞膽固醇越積越多,血管內壁一點點受損,到最後都不知道病從哪兒來的。
而真正懂得控製膽固醇的人,其實更注重的是食物的“結構”,不是一味追求少吃,而是看攝入的脂肪類型。
有研究早就指出,對膽固醇影響最大的是脂肪酸種類的變化,尤其是反式脂肪、飽和脂肪的比例是否過高。
美國心髒協會也強調過這個點,與其盯著膽固醇數值,不如控製每日脂肪酸的結構,比如多用橄欖油、少用起酥油,少碰那些“看不見油但含油量驚人”的食品,效果反而更穩定。
那說到這,很多人可能都會冒出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人都得對膽固醇“談之色變”?有沒有可能,有些人天生就不怕膽固醇,愛吃啥都沒事?
這問題還真挺有意思。答案是:有。確實有一小部分人屬於“膽固醇代謝快型”,就是肝髒清除膽固醇的效率比常人高。
這類人吃同樣的食物,血脂上升得慢,甚至不變。但這類人群比例很低,不到10%。
而且就算血膽固醇不高,也不代表血管不會受傷。膽固醇隻是血管健康的一個指標,它高了確實危險,但低了也不代表一定安全。
如果膽固醇在體內氧化了,變成氧化型LDL,那傷害比高數值還大。所以不怕數字高,怕的是它在體內“變壞”。
這就得說回來,不是人人都能亂吃東西圖嘴快。
長期吃那幾樣“隱藏殺手”,哪怕體檢暫時正常,也很可能在不久後出現內皮功能紊亂、血管炎症、代謝綜合征這些“慢性雷”。
真正爆炸的時候,才會知道不是蛋黃惹的禍,是小零嘴、小習慣,一點點把血管“搞垮了”。
對此,您有什麽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梁寶怡.老年人群殘餘膽固醇與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的關聯性和劑量反應關係的研究,現代預防醫學,2025-02-10
西湖大學為0.5毫米水熊蟲“紋身”,冰刻技術顛覆“雕蟲小技”2025-05-13 06:26
南安市雙擁辦結合市病院到下層軍隊義診2025-05-13 05:38
南安市詩詞學會舉辦校園詩教不雅摩會2025-05-13 05:12
南安市當局召開黨組(擴展)會2025-05-13 05:11
限時25.99萬起售 2025款阿維塔12“煥新”上市2025-05-13 05:06
南安初次出動“公路大夫”修路 半小時4平方米破損路麵修複一新2025-05-13 04:41
10米開外 南安平易近警一槍打中牛眼抒難機(圖)2025-05-13 04:36
南安“反動夫妻”相伴65年情感甜美如初戀2025-05-13 04:29
斯諾克最新戰報:142025-05-13 04:05
南安一九旬阿婆和兒子打罵離家迷路2025-05-13 03:49
大唐俠影之風雲長安2025-05-13 06:27
因犯存心危險罪闖禍司機獲刑4年半 事發南安2025-05-13 06:25
南安市人年夜常委會部署下半年人年夜宣傳事情2025-05-13 06:08
岸上衣物放了2河漢中撈出一具男屍 事發南安金雞水閘2025-05-13 06:06
了解如何查酒店開房住宿記錄2025-05-13 05:40
南安一須眉網上買輪胎受騙4100元訂金2025-05-13 05:18
南安市人年夜常委會開展水淨化防治法執法查抄2025-05-13 05:10
南安市帶領帶隊慰勞駐南官兵2025-05-13 05:10
深圳旅遊市場火熱,“五一”迎客696.36萬人次2025-05-13 04:50
海峽兩岸農訂會“互聯網+”氣氛濃 台灣小吃收費嚐2025-05-13 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