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時尚 > 是對手還是助手,醫生如何與AI“做同事”? 正文
時間:2025-05-13 06:38:25 來源:網絡整理 編輯:時尚
閱讀提示AI讓患者有了一定的醫學知識話語權,改變了就醫模式。有人擔心這會給醫生權威帶來挑戰,但也不得不承認,AI技術的應用有助於提升醫療效率和水平。麵對挑戰,專業人士認為,有品質、有溫度的醫療服務是技
閱讀提示
AI讓患者有了一定的做同事醫學知識話語權,改變了就醫模式。對手有人擔心這會給醫生權威帶來挑戰,還助但也不得不承認,手醫生何AI技術的做同事應用有助於提升醫療效率和水平。麵對挑戰,對手專業人士認為,還助有品質、手醫生何有溫度的做同事醫療服務是技術無法替代的。
2月22日,對手一則“病人查DeepSeek後質疑治療方案”的還助視頻引發熱議。自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求索)推出以來,手醫生何一些醫生遇到了患者直接拿著DeepSeek診斷方案前來就診的做同事情況。
“一位患者帶著DeepSeek開出的對手治療灰指甲的處方建議來開藥,開的還助都是常規用藥,還是比較準的。”今年2月,深圳的全科醫生孫醫生仔細查看一番後,按患者要求開了藥。
隨著發燒感冒問AI、生病開藥問AI等現象日益常見,有關“AI給醫生帶來挑戰”等討論也隨之產生。AI問診靠譜嗎?AI技術會給醫療行業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AI開處方責任歸屬難界定
互聯網從業者張先生告訴記者,今年3月,他想要調理脾胃和睡眠,便拿著DeepSeek開出的中藥方到醫院找醫生抓藥,醫生看了一眼問道:“是不是AI開的?”“藥方看著有道理,但現實中醫生不會這麽開。”隨後,醫生對幾味藥進行了替換,重新開了藥方。
還有網友表示,自己因胃腸炎嘔吐,DeepSeek開的藥是昂丹司瓊,網上查後才知道該藥是用於控製和預防化療、術後引起的惡心嘔吐。
“總體而言比較靠譜,但還是需要醫生把關。”張先生表示,如果患者描述錯誤或漏掉信息,DeepSeek給出的方子可能沒那麽準確,AI問診最大的問題是信源不夠,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用戶的描述能力。
針對AI的問診風險,還有人表示疑惑:“如果開的藥出了問題,責任算誰的?”不久前,湖南省醫療保障局發布通知,明確規定互聯網醫院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醫學數據科學中心主任李棟表示,藥品處方直接關係到患者健康,在臨床上有著非常嚴謹的流程,包括需要詳細詢問病史,進行查體和必要的輔助檢查,考慮患者的年齡、體重、肝腎功能等,確保處方合法、規範和安全。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還處於發展階段,有一定局限性。按現有的法律法規,AI並不具備處方權,一旦出現問題,責任歸屬也確實難以界定,醫生仍然是處方權的唯一合法主體。”李棟說。
AI助手提升醫護工作效率
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打開“AI醫生助手”,點擊“生成住院病例小結”模塊,複製病例內容後,選擇“調用AI大模型”選項,一份出院小結便自動生成。“以往寫一份住院小結要10分鍾左右,如今隻要十幾秒。”一位醫護人員告訴記者。
“DeepSeek的文字處理能力很優秀,能將臨床醫生從瑣碎的書寫工作中解放出來,處理核心業務。”北京大學首鋼醫院信息中心主任餘浩介紹,該“AI醫生助手”係統由技術團隊依托DeepSeek開源軟件的功能,借助醫院內搭建的服務器自主完善製作而成,目前已經在修複重建科、全科醫學科、骨腫瘤科等多個科室投入使用,具體應用場景包括智能問答、醫療知識檢索、文書報告錯誤檢測、門診病曆自動生成、疾病診斷編碼等。
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地醫院引入DeepSeek,並通過本地化部署將其應用於臨床、科研、行政管理等多個場景。在李棟看來,AI大模型技術賦能醫療行業,相當於讓醫生有了“助手”和“參謀”。“尤其是醫學垂類專用的大模型,能為醫生提供更廣範圍的醫學信息,幫助醫生更準確地診斷疾病、提供用藥治療方案。與此同時,也拓寬了醫生的視野,有利於加速臨床研究和推動醫學技術進步。”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目前也已經完成DeepSeek-R1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上線了智能助手。“智能助手正式投入使用後將持續進行迭代升級,在臨床診療、醫學教育、科研支持和工作效率提升等方麵實現多場景創新突破。”李棟說,AI大模型在慢病管理、院前到愈後的全周期管理、助推醫療資源下沉等方麵也大有可為。
醫療服務的品質和溫度無可替代
今年年初,全國首個“AI兒科醫生”在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正式上線應用。在10名患兒的診斷中,“AI兒科醫生”給出的建議與專家組會診結果吻合度較高。從智能診斷到精準治療,甚至搶救生命的最前線,AI不斷延展醫療場景,重塑醫療服務鏈條。
“AI讓患者有了一定的醫學知識話語權,進而改變了人們的就醫模式,醫生的工作流程和思維模式也會因此發生變化,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餘浩說,從積極的方麵看,AI輔助不僅能為醫護減負,還能為年輕醫生和基層醫生提供更多深入學習的機會,讓其快速成長。
李棟也認為,患者有了大模型作為“高參”,一定程度上會重塑傳統的醫患關係,醫生要適應這種轉變,積極擁抱AI。此外,醫生也要堅守醫者初心,無論科學技術怎麽發展,人文關懷都應該貫穿整個診療的全過程全周期,“提供有品質、有溫度的醫療服務,這是AI不能替代的”。
隨著AI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與患者隱私保護,如何有效處理數據以滿足臨床科研需求,AI賦能醫療的邊界在哪等問題也亟待解答。對此,受訪專家呼籲,盡快製定和完善AI醫療相關法律法規,明確AI醫療的法律地位、使用邊界、安全標準和倫理規範,讓AI更好地服務於醫療。(工人日報)
外媒:德國新任總理默茨敦促美國不要介入德國內政2025-05-13 06:32
台胞留“廈”過年溫馨十足2025-05-13 06:16
【理響中國】走好“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2025-05-13 06:11
“和全國政協委員一起讀書”社會讀者群舉行線下交流活動2025-05-13 06:07
把綠能產業升級為零碳工業(人與自然·走進零碳園區(工廠)看轉型)2025-05-13 06:01
【名家話文化】鬆岩:勇於創新,立體傳承2025-05-13 05:47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學部2018年學科建設研討會召開2025-05-13 05:40
智庫研究“拚”出2020思想版圖2025-05-13 05:04
漫評東營丨東營,為啥不白來?2025-05-13 04:48
世界大學智庫聯盟在中國人民大學宣布成立2025-05-13 04:06
23輪50分,場場12025-05-13 06:13
留下文化種子,培養文化自信——訪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十屆主席潘魯生2025-05-13 05:45
2018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2025-05-13 05:45
【名家話文化】宋德全:用曲藝吸引世界的目光2025-05-13 05:43
全紅嬋擬保送!院長蘇炳添回應2025-05-13 05:35
【名家話文化】李鬆:北京應更多激活本地文化資源2025-05-13 05:29
讓優質文藝借助新媒體飛得更遠——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0年度資助項目光明網宣傳報道回顧2025-05-13 05:28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學部2018年學科建設研討會召開2025-05-13 05:16
上任首日 德國總理默茨發言直指德國選擇黨2025-05-13 04:54
【名家話文化】沈湘平:發揮人才優勢,加強創新引領2025-05-13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