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5年,顛覆38歲的還泡樂山井研男子陳攻科研究16年,玩壞18個頭盔,顛覆最終發明出立式全自動按摩洗頭機,還泡並獲得國家專利。顛覆十年後的還泡今天,AI正在嚐試給這個“舊需求”譜寫“新故事”。顛覆
2015年,顛覆38歲的還泡樂山井研男子陳攻科研究16年,玩壞18個頭盔,顛覆最終發明出立式全自動按摩洗頭機,還泡並獲得國家專利。顛覆十年後的還泡今天,AI正在嚐試給這個“舊需求”譜寫“新故事”。顛覆據媒體報道,還泡上海、顛覆深圳、還泡福州等多地出現AI洗頭店,顛覆店內配有頭皮檢測服務、還泡可調節力度與水溫等模式的顛覆智能洗頭機、自動吹發設備或人工吹發服務。還泡人工智能的顛覆風口帶來“AI+”經濟的蔓延,在洗頭這門生意之前,已經有許多行業率先涉水——AI健身、AI讀書、AI算命等。與許多重度依賴人力、知識儲備量或技能的傳統市場相比,AI設備帶來的“無人化”“標準化”“便捷化”故事格外誘人。洗頭,作為高頻剛需,且依靠大量人工服務的生意,自然成為一些人眼中的絕佳AI掘金池。故事總是動聽,但現實不總是美好。不少消費者反饋,AI洗頭體驗更像是“自動衝水器”,甚至遇到過“卡住頭發”的尷尬時刻。一位資深美發從業者也告訴「定焦One」,他認為“AI洗頭短期內會有流量,但技術不夠成熟”,尚不能對傳統美發行業造成衝擊。與此同時,一些AI洗頭機品牌正在蠢蠢欲動,開出數十萬元的加盟價碼。當“自動化”與“智能化”邊界逐漸模糊,“萬物皆可AI”既是風口也暗藏迷霧。長遠來看,空有AI噱頭的產品愈多,越容易損害消費者對其他AI產品的口碑和信任。企業與品牌勇於嚐試,拓寬AI邊界無可厚非,但需要明白的是,消費者並不會為所有冠上“AI”的產品買單。AI洗頭,流量遊戲還是產業升級?當“AI洗頭”成為美容賽道的風口熱詞,這背後究竟是技術革命,還是資本精心包裝的又一場“智商稅”狂歡?從目前公開資料看,AI洗頭店的體驗流程大致如下:當你走進AI洗頭店,店員會率先為你進行“頭皮檢測”,根據發質情況調整洗頭時機器工作模式。這種服務流程與市麵上大多數的皮膚管理店如出一轍,不同的是,AI洗頭檢測之後,後續過程將由自動洗頭機來接力完成。顧客躺上洗頭床後,機器會自動出水,完成濕發、洗發、衝洗。同傳統美發店依靠人工洗頭不一樣,AI洗頭機是依靠水流衝擊,來達到清潔頭皮作用,顧客還能調整洗發的時長、水量、按摩力度、水溫等,其配備的座椅也有智能按摩功能。大部分AI洗頭店以9.9元的優惠價吸引顧客,後續價格在19元-23元不等。在團購平台上,AI洗頭店還整出不少“花活”,以發小咖AI洗頭吧為例,其在基礎洗頭上還推出了“草本頭療”“祛屑專享”等不同功能套餐。值得注意的是,人工吹幹的首次優惠價已達到了19.9元。對比傳統美頭店價格,AI洗頭店並無明顯領先優勢。展開全文圖源/團購網站截圖表麵看,前端依賴儀器的頭皮檢測和後麵自動化的洗頭、吹發過程,的確是一場技術賦能傳統業的革新。那麽,這場聲勢浩大的“洗頭革命”能否為傳統洗頭業帶來“顛覆”?從實際體驗反饋來看,自動化並不能和智能化劃等號,AI洗頭距離真正的“智能化”還有不小差距。有消費者表示AI洗頭“太適合i人”“洗得很均勻”,然而從目前大多數反饋情況來看,AI洗頭任重道遠。有不少體驗過的消費者表示“洗不幹淨”“噪音太大”“像是自動衝水器”,甚至有消費者反映被“卡住頭發”“洗完得毛囊炎”。“洗不幹淨”的消費反饋無疑給AI洗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檢測匹配不同洗頭方式造成衝擊。一位從業十九年的資深美發師告訴「定焦One」,洗頭發的過程更是人與人的交流、服務,機器洗頭沒有這個感覺,目前店麵不會引進AI洗頭設備。此外,傳統美發店所具備的頭療放鬆或造型設計等附加服務,AI洗頭店也無法超越甚至提供。他認為,AI洗頭機的誕生並不會為傳統洗頭業帶來太大衝擊。拋開傳統美發店的附加服務來看,AI洗頭還延伸出一係列安全、健康等問題,其能否在風口中成功開辟新故事仍有待商榷。賣機器、加盟費、運營費,AI洗頭的生意經盡管在消費者端口碑分化,也不被從業者看好,但根據媒體的報道,這類AI洗頭店正在多地開花,一派快速擴張景象。讓好色先生视频好奇的是,它究竟是一門剛需生意,還是一場概念熱炒?背後,又是誰在默默掘金?據了解,這類AI洗頭店大多以賣機器或開放加盟的方式拓展版圖,「定焦One」聯係到了這兩種模式的AI洗頭機品牌。某AI洗頭機品牌負責人透露,目前他們有兩種合作模式,一種是押金抵扣:每台機器收19800元押金,合約期為三年,到期後不做全額退款,如果中途退機則按照比例退款;另一種模式是全額買斷,每台機器售價21450元,購買機器後還會送30瓶養發產品和提供運營支持。值得關注的是,該機器有售後維修服務,卻無定期保養檢查服務。相比這種更偏向於“錢貨兩訖”的模式,另一種采用加盟模式的品牌運營負責人稱,他們的合作模式除了押金和買斷外,還有線上運營、投流等額外合作費,他們會提供專業的線上運營和SaaS係統,來幫助加盟商經營。但讓好色先生视频“大跌眼鏡”的是,在拿到的這份合作資料上,“洗頭機”寫成了“洗頭及”。圖/某品牌合作政策此外,該品牌提供的招商政策中提出回本周期為1-4個月,但具體金額來由不甚清晰,該品牌負責人亦未做回複。按既有信息計算,以采購三台機器為例,合作方若選擇押金模式,意味著前期在加盟費、機器和店鋪上需投入99800元,若買斷機器則前期需144800元,按照四個月算,在不考慮盈利和門店水電等額外支出的情況下,分成之前押金模式一個月需要有27722元的營收,買斷模式需要有40222元營收。這意味著,若洗頭定價19.9元,一個月中,押金模式下平均每天需要有47個人來消費,平均每台洗頭機每天接待16個人;買斷模式則更多,日均客流量需要68個人,每台洗頭機平均每天需要接待23個人。在實際經營中,連續四個月不間斷保持這樣的流量,仍存在很大難度。並不算便宜的投資成本、模糊不清的AI概念、尚未驗證的市場模型、不夠成熟的消費心智,這些對於入局者而言無疑存在一定風險。這波AI洗頭熱,也不禁讓人聯想到曾經紅極一時的AI健身。2021年前後,一大批智能健身鏡、智能跑步等AI健身產品在國內外湧現,包括美國互動健身公司Peloton、健身鏡品牌鼻祖Mirror、國內智能健身產品FITURE魔鏡等。尤其是FITURE在2021年完成了3億美元的B輪融資、融資後估值已達15億美元,紅極一時。但好景不長,隨著居家健身風潮的褪去,這些品牌或走向沒落,或賣身給巨頭,或傳出產品下架、人員縮減等消息,關注度不再。究其原因,除了價格偏高外,更關鍵的在於用戶感知度不強、市場教育度不足。本質上,彼時的AI健身停留在“個性化定製計劃”階段,與今天的“AI洗頭”如出一轍——AI成分有限,真正體驗感尚未打動人心。AI健身用市場反饋驗證了“AI+”模式並不是市場萬金油,它的铩羽而歸仿佛為AI洗頭撰寫了序章。不過,如今AI健身已經汲取教訓,在體重管理年的加持下卷土重來。以Keep為例,其創始人王寧今年初發布全員信,宣布下一個10年公司要AllinAI。但回過頭來看,市場上關於AI的故事接踵而至,不斷飽和的玩家也勢必會影響消費者對於所謂“AI”標簽的信任程度。留給AI洗頭的試錯窗口,真的不多了。產業鏈、場景化與體驗感:AI洗頭的三重考驗盡管AI洗頭槽點不少,但現在就下判決還為時過早。中國美發行業正在從單純“美容需求”向“美容+養生”進階,街邊隨處可見的頭療店和新媒體平台上關於養發的討論度熱情不減,都傳遞出頭發護理市場的巨大潛力。根據養絲國際聯合艾媒谘詢的數據,2023年中國頭皮護理市場規模已達520億元,近三年複合增長率42.7%,預計2025年將突破800億元。縱觀科技消費品發展史,無論是掃地機器人還是智能手機,都經曆過早期混亂與市場洗牌,最終走向成熟。對於現在的AI洗頭而言,產業鏈成熟、場景融合共生和極致體驗感,將是其必須闖過的三道關卡。首先,需要以產業鏈的正規和成熟來保障機器的質量。智能駕駛可為前車之鑒。同為AI衍生下的新產物,前不久一起智駕事故引起社會強烈關注,再次將AI倫理問題推至風口浪尖。目前AI洗頭的應用地區有限,概念新興,機器的安全性保障問題讓眾多消費者望而卻步,一些機器品牌方也缺乏保養檢測意識。同其他諸如掃地機器人等科技設備不同的是,AI駕駛也好、AI洗頭也罷,都是直接或間接作用於人體的設備,其安全風險是“0和1”博弈——要麽100%可靠,要麽一次故障就可能讓消費者永不複購,甚至直接造成不可挽回的人身傷害。其次,AI洗頭可以嚐試以品牌或美發店的引進推廣來強化消費者心智。AI洗頭和傳統洗頭業態並非是競爭關係,若在頭療店基礎上,AI洗頭機能進一步連接知名美發品牌或者躋身傳統理發店之中,通過創新場景,在既有成熟心智影響下,AI洗頭在消費端的盈利額或獲取的信任度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有不少頭療店已經率先明白真諦。某AI洗頭品牌負責人也稱,相比單純引入AI洗頭機,做“養生倉+頭療養發專營店”更有前景。值得一提的是,從市麵上既有的經營模式來看,AI洗頭機品牌在單純AI洗頭店出現之前,大多數是和養生館等門店合作,這無疑降低了經營風險,也給了AI洗頭另一種思路:洗頭生意或許不在於“替代人工”而在於人工與智能的“雙效協同”。畢竟如今AI洗頭單線前景不明,但從賦能協同功效上看,其作為美發店、頭療館等傳統美發店的“插件”,站好“輔助位”,不失為一條新路:一來,AI洗頭能借助AI診斷,提高傳統洗頭門店服務,節省人力成本或緩解旺季時洗頭人手不夠的情況;二來,可作為夜間洗頭,協同傳統門店提供24小時洗頭服務實現增收。最後,持續優化消費體驗,是AI洗頭走向成熟的關鍵一步。市場上的反饋既是AI洗頭的缺點,更是其進步方向。“洗不幹淨”“噪音太大”“卡住頭發”等反饋,都需要眾多AI洗頭品牌商持續改進。最終決定市場生死的,往往是消費者最真實的體驗。這三關看似挑戰,實則是行業過濾泡沫的篩子。更需要明晰的是,市場瞬息萬變,未來的考驗也不會止步於這三關。但闖過這三關,AI洗頭或許能從“概念爭議”進入到“可討論的商業模式”階段。